fdggg sddsf fggg fdgdf dfgfg
衛生署「病人不動醫生動」政策失敗衛生署「病人不動醫生動」政策失敗 案由 本院陳委員福海,針對衛生署等醫療主管機關未能針對金門離島地區醫療沉,進行把脈處方,進行全面深入檢討改善,迄今仍仰賴台北榮總每月一輪、甚至半月一輪的醫師支援,「病人不動醫生動」成了當前醫療品質不佳最佳擋箭牌。但淺薄醫病關係,地區民眾除急重症一律緊急後送外,一般轉診一年亦高達近6,000人次,目前已到了「醫生病人都動」的程度,顯見醫療品質低落,致金門地區民眾對署立金門醫院醫療品質普遍缺乏信心,衛生署應朝向「病人不動、醫生也不動」的方向規劃,落實醫療在地化的政策,特此向行政院提出質詢。 說明 一、金門離島地區醫療資源不足,早已不是新聞,嚴重的是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地區民眾,都把醫療品質不佳視為理所當然,或雖然知道問題的存在,但提不出可以解決的好辦法,以致金門地區的醫療沉,反而成為最應該被檢視診治的區塊。 二、衛生署針對金門地區醫療資源不足,考量民眾雖然繳納一樣的健保費,但得不到對等的醫療照顧問題,自1999年「縣立金門醫院」時期起,即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簽署「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簡稱IDS計畫,由台北榮民總醫院每月支援專科醫師進駐看診。本計畫看似週延,但對於解決金門地區醫療品質助益有限。 三、台北榮總支援金門的專科醫師,不能說沒有醫師的良心,但是因為家庭及社群關係都不在金門,到金門支援,基本上都不是心甘情願;兼之是短期支援,到了金門尚未熟悉狀況,就開始辦理交接,這種候鳥心態的醫療模式,不斷在金門複製;而臨床醫治的斷斷續續,形成淺薄的醫病關係,更對於金門地區的醫療品質,沒有具體的助益,以致衛生署倡議的「病人不動醫生動」的醫療政策,演變成「醫生病人都動」的狀況,但對於本項政策的執行成效,迄未見有關單位提出檢討及有效改善方策。 四、對於金門地區的「病人不動醫生動」醫療政策,可以初步判斷是不成功的,建議衛生署能針對「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進行階段性檢討,並研提有效改善方案,確實提昇金門地區的醫療品質。 行政院回復內容 一、按醫療之目的在於提供病患最適切的醫療照護,醫院依其規模及能力有地區醫院、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之別,有些病在地區醫院處理即可,有些則需轉送醫學中心做進一步診治,方能得到最妥適的醫療。 二、查本署所屬之金門醫院,目前尚為地區醫院,每當病患狀況超過地區醫院處理能力,或應病患在台家屬就近照顧之要求時,採取適當轉診後送措施,仍然是必要的。醫院的原則是能留則留,該轉則轉,一切均以符合病人最大利益為首要之考量。 三、目前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簡稱IDS計畫),金門縣之部分係由台北榮民總醫院來承作,並支援衛生署金門醫院相關醫療人力,提供金門病患轉診後送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後續相關醫療照護,對於提昇金門地區醫療服務貢獻良多。 四、另查金門縣衛生局為因應近年來空中轉診及後送之病人呈現增長情勢,已於98年3月9日召開「金門縣嚴重或緊急傷病患之就醫交通轉診」研討會,邀集台北榮民總醫院雷副院長及各科主任、童綜合醫院童副院長及署立金門醫院相關人員與會,藉由學者專家及醫師之不斷檢討,期望減少醫療資源之濫用,並且決議今後仍將定期研討後送及轉診之個案,作為增加醫師人力及科別之依據,並加強急重症醫療照護,減少境外就醫。 五、此外,本署98年度為提升金門地區醫療服務水準,業已協助金門縣羅致專科醫師,增加金門地區醫師人力,同時鼓勵醫師長駐金門,以落實醫療在地化政策,達到現階段「醫師動病人不動」之宗旨。同時亦致力於加強遠距會診系統之利用,並積極與合作醫院共同診治病患減少縣外就醫人數、定期檢討後送及轉診之個案,賡續改善更新金門醫院醫療相關設施、且已盡力籌建金門醫療大樓、更督促及協助金門醫院加強服務,期能逐年落實醫療在地化之政策,達成「病人不動醫師也不動」之理想目標。 六、俟日後金門醫療大樓興建完成,並配置醫療需用各項最新及最進步醫療設備以後,將可有效吸引臺灣本島優秀之醫師來金門服務,並長駐於本署金門醫院,提供金門鄉親及對岸之臺商及其眷屬醫療保健服務,有助於金門地區在地醫療發展,以提升金門地區醫療服務水準。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好站連結:http://blog.yam.com/ghtyxi
留言列表